徐州市伟林木业有限公司森林经营方案摘要
1.徐州市伟林木业有限公司的基本概况介绍
徐州市伟林木业有限公司以保护、开发、利用邳州市森林资源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行业间的桥梁作用,以推动邳州市林产业的发展。公司拟通过森林认证进一步提高邳州市的森林经营水平,提升森林的生态地位,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旨在帮助市内林产企业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徐州伟林木业有限公司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2017~2026年)》是在森林资源报告和补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修编的,森营方案修编,依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试行)》(林资字[2006]227号)和FSC经营原则,以公司林业管理体系的进步和完善为目标,旨在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严格保护、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林区经济社会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营方案以构建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为主线,提出在森林经营中调整森林结构,改进森林经营模式,降低森林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注意保持和谐的社区关系,逐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公司认证范围包括了碾庄镇、宿羊山镇、戴庄镇、车辐山镇、邢楼镇94个资源管理单位,以森林经营联合认证的形式进行认证;涉及的林地总面积面积7217.57公顷,蓄积量为551168.77立方米,其中杨树人工林6494.94公顷,蓄积量为541097.1立方米;生态林722.63公顷, 蓄积为10071.67立方米。
2.编制原则
2.1 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承诺遵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与标准,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FSC)活动,利用国际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着眼于林业可持续发展,一切森林经营活动必须有利于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改善林区经济社会状况,构建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开创优质、高产、高效、持续的林业发展新局面。
2.2 编制的基本原则
(1)依法经营、区域规划统一、互惠互利的原则---公司的森林经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即依法经营;坚持与分区施策、分类管理政策衔接;公司的林业发展要与省、市、镇林业发展规划相统一;要林区附近居民的利益,处理协调好社区关系,做到互惠互利。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森林经营规划必须符合林业可待续发展的要求,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做到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利用资源与培育资源相联系统一。
(3)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原则---坚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森林经营规划要与国家的林业发展计划与长远规划相统一,并服从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4)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通过科学的经营模式和树种合理搭配,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5)目标管理的原则---从林业生产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及信息反馈、计划调整等各个阶段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做到各项工作均能有序进行并力求产生预期的效果。
(6)科技兴林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保证科技投入,实行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贡献率。
2.3 编制的主要依据
《FSC中国国家森林管理标准》、《森林经营联合认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林草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试行)(林资字[2006]22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1995)、《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5163—1994);林业行业标准《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LY/T1646—2005)《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森林经营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森林经营项目社会影响报告》等。
3. 森林经营
3. 1 经营方针
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分类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通过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优化森林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把邳州市林产业建设成为具有现代生态理念的“模范型”林产行业组织。
3.2 经营原则
(1)永续利用,生态优先的原则
就是在森林培育和利用的全过程中,使森林的各种效能得到持续发挥,特别是兼顾林区居民的收入、长期发展和生态保护,并始终将森林的生态效益放在优先位置。森林既是自然资源,又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部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生态意识的提高,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已由单一的木材永续利用转向资源永续利用,森林永续利用有了新的内涵,其必将继续指导森林经理的各项工作。
(2)整体保护,局部改造的原则
在保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同时对部分树种单一、林分质量较低、生态功能低下的林分进行及时更新改造,最终建立起结构合理并能可持续保护森林及其周边环境的森林生态系统。不在认证区内开展与FSC原则和标准冲突的活动。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就是在培育过程中使森林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各种效能得到充分发挥。生态修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4)科学培育,持续发展的原则
就是以先进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按照自然规律、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森林培育。科学培育是持续发展的前提,持续发展是科学培育的目标。
3.3 经营规划的设计
(1)营林措施设计
营林措施内容包括更新造林、幼林抚育、林分改造、封山育林等。对宜林地和林中空地等,要限期更新造林;对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分应当进行补植和封育,逐步提高森林功能等级。
(2)采伐措施设计
严格森林采伐管理。高保护价值森林禁止一切形式的采伐,按照生态公益林、商品林不同功能类型要求进行伐区工艺设计,制定严格的采伐管理工作流程。FSC特别强调产销监管链的管理,建立采伐规划至木材集运、木材测量、木材销售各个环节控制文件,使监测机构和认证机构能追踪到每一种林产品的源头。
(3)非木质资源经营设计
森林非木质资源与木质资源完全不同,非木质资源将其生产经营周期大大缩短,森林中的叶、花、果、草等在利用后一般只需1年时间的培育就能达再次利用的状态,这种短周期循环利用方式不仅能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而且能使森林经营者每年都能有稳定增长的经济收入。发展非木质资源利用林的高效定向培育,加速非木质资源产品的开发,实施非木质资源产业化经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①可以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②通过重点选育非木质优良无性系品种,可以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和良种示范基地的种类与规模;③通过开发非木质资源产品精加工与综合利用方法,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可以推动企业非木质资源的栽培、利用与产业化,并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生态、社会保护措施设计
生态、社会保护措施是营林者在分析各类生态、社会因素后,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其效益或至少不降低其效益的活动。生态、社会保护措施是FSC林业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既是可持续森林经营的目标所在,又是达到此一目标的途径,营林者应该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搞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工作措施包括: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护林管理体系与机制、森林监测预警系统、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化学药品使用管理等。这些措施应该以FSC准则的要求为准。
3.4 社区环境的管理
FSC注重社区环境管理。社区环境管理就是对森林经营的各项外部社会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外部条件保障。公众参与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尊重利益相关的权利并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有利于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措施包括:①鼓励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与合作;②开展公众教育;③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的权益;④尊重当地传统习俗和文化;⑤建立公众投诉反馈机制。
3.5 评估体系的建立
(1)评估内容
对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森林资源动态和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经济效益的评估。森林资源包括数量、质量、结构等因子,生态环境包括灾害控制、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保护等,经济效益包括采伐量、投入和产出等。采用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和环境监测、社会调查相结合方法进行。
(2)资源信息管理
森林资源资产动态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基于地理信息子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建立起以资源为主线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资源数据库、空间图形文件数据库,并进行多种数据的综合分析、科学管理,提供连续可靠的数据和图件,为公司的近期经营和长远建设提供辅助决策的依据。从而逐步构筑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林地林权管理、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利用管理和森林资源监督等基本政策和制度,逐步使公司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3)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营林前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营林中的环境影响结果分析。评价的结果应该用于营林操作之中,评价提出的关于生态环境和社会保护方向的措施应该能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落实,并配合环境监测检查相关措施落实的情况。
环境监测包括林业管理的、生态的和社会因素的监测,是利用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了解森林生长、生态保护和社会利益的信息,促进生态、社会保护和森林可持续发展。
4.经营规划
4.1 森林经营区划
4.1.1生态公益林布局
公司认证范围内共区划有生态公益林面积722.63公顷。
生态公益林中主要的树种有侧柏、女贞、银杏、板栗、栾树、榉树、柳树、刺槐、国槐、水杉、马尾松等。
邳州市非常重视森林生态建设。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方法》和《江苏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确定区划原则:①生态优先,确保重点;②因地制宜,因害设防;③集中连片,合理布局;④稳定林权,体现自愿。确定生态区位:①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位,运河两岸重点部位;②省级公益林区位,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主要河流两岸、国道、省道两侧、山体坡度36°以上遭创难更新林地、省级以上命名的森林公园等;③因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市级确定需要保护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根据上述生态区位原则,全市进一步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区划。生态林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妥善处理保护、利用和发展三者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不同生态林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及今后发展需要,可以将林地现有生态林管理时,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公司现有生态林面积只占认证林地面积的10.01%,树种以侧柏、银杏、女贞、栾树、刺槐、国槐、柳树、水杉等乡土树种为主。
4.1.2商品林布局
用材林经营重点是调整其树种结构,通过主伐低效林分改造减杨木纯林,增加阔叶树种的比重。针对部分杨木中幼林密度仍然偏大的实际,推广强度间伐技术,使林分平均径阶提高一个档次,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针对市场需求的实际,因地制宜,提高出材径级,提高用材林的经济效益。根据以下原则促进原有杨木生长: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2)集约经营和充分利用自然力相结合的原则;
(3)定向、速生、丰产、高效、优质和林地持续利用并重的原则。
认证范围用材林、生态林面积、蓄积统计表
统计单位 |
用材林 |
生态林 |
合 计 |
面积 |
蓄积 |
面积 |
蓄积 |
面积 |
蓄积 |
车辐山 |
1264.05 |
84063.4 |
208.83 |
311.54 |
1472.88 |
84374.94 |
戴庄镇 |
512.3 |
35297.6 |
165.75 |
7521.54 |
678.05 |
42819.14 |
碾庄镇 |
1785.21 |
177605.98 |
107.92 |
144.49 |
1893.13 |
177750.47 |
邢楼镇 |
1440.88 |
116761.71 |
138.72 |
0 |
1579.6 |
116761.71 |
宿羊山 |
1492.5 |
127368.41 |
101.41 |
2094.1 |
1593.91 |
129462.51 |
合 计 |
6494.94 |
541097.1 |
722.67 |
10071.67 |
7217.57 |
551168.77 |
4.2森林培育
4.2.1更新造林
采用自然更新和造林更新相结合。自然更新主要通过保留林下幼树,逐年抚育间伐。更新造林时,因地制宜,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乡土树种,合理规划造林地点、密度和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
4.2.2森林抚育
森林抚育的目的是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木材质量和工艺价值,发挥森林多种功能。
抚育采伐是森林抚育的中心环节。人工整枝、林地管理是森林抚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技术部要根据公司经济条件,森林的生长发育状况与培育目标将各种抚育措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到营林生产中,建立起优质高产的森林产业。
用材林,特别是集约经营用材林(含工程造林中的用材林)最主要的营林措施是抚育采伐。在进行抚育采伐时,要严格按管理程序操作,切实保证作业质量,严禁借抚育为名攫材,采好留坏,破坏森林资源。
4.3森林采伐
根据采伐的要求,各农技推广中心及林场制定了采伐计划。每年的森林采伐标准根据下表执行。
4.3.1伐区设计
根据森林经营的目的、林分特征、树种更新特点及立地条件,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的要求,因林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采伐方式。根据当地植被、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生态因子以及多年经营的习惯,一般常用的采伐方式有皆伐、择伐二种类别。
皆伐作业设计要点:(1)皆伐作业经营强度大,一般适用于人工成、过熟林和立地条件好、植被恢复迅速的天然林;(2)采用块状采伐,皆伐面积的最大限度及隔离带的设置应执行《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皆伐面积一次不得超过5公顷(特殊情况如因抗旱、排涝和防洪等水利工程需要对河道清淤、堤堰加固,经水利、林业等主管部门批准须采伐林木及承包合同到期终止的除外),坡度平缓、土壤肥沃、容易更新的林分,可以扩大到20公顷)。
择伐作业设计要点:(1)择伐作业不破坏(或少破坏)森林的防护功能,伐后与周边森林形成垂直郁闭结构的异龄林,适用于复层的异龄林和森林抚育采伐;(2)蓄积量的择伐强度、伐后郁闭度应根据相关规定;(3)采伐木要优先选择生长不良、病腐木及对周围目的树种生长有较大影响的有害木,再依据培育目标分别按径级或树种选择采伐木。
4.3.2年伐区配置
徐州伟林木业有限公司FSC认证区杨树采伐控制量为24800方,但在可以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商品村出材率按80%计算可出材19840立方米,枝丫材(直径小于6cm的技梢)按20%计算得4960立方米,枝丫材的容积率为0.83,即每方枝丫材折合0.83吨,计折合4117吨。
徐州伟林木业FSC认证区林木采伐计划表
镇 名 |
林木采伐量 |
商品材数量
(立方米) |
枝丫材数量 |
面积(公顷) |
蓄积(立方米) |
方数 |
吨数 |
车辐山镇 |
45 |
3797 |
3038 |
759 |
630 |
戴庄镇 |
23 |
1926 |
1541 |
385 |
320 |
碾庄镇 |
95 |
7998 |
6398 |
1600 |
1328 |
邢楼镇 |
62 |
5254 |
4203 |
1051 |
872 |
宿羊山镇 |
70 |
5825 |
4660 |
1165 |
967 |
合 计 |
295 |
24800 |
19840 |
4960 |
4117 |
要合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木材,以减少木材浪费。对技丫材和坏材、劣材等要全部收集利用。
4.3.3采伐作业
杨树采伐作业要严格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和《木材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采伐技术要规范,安全措施要有保障。
对河道两侧林木的采伐要严格按照缓冲带管理的相关要求执行。不合理的生产作业方式会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周围的水体水质。
5.森林健康与保护
5.1森林防火
提高对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火意识,形成全民防火的局面。
加大森林防火“四网二化”的建设力度,即火险预测预报网、了望监测网、通信网、阻隔网和扑火队伍专业化、扑火手段机具化。
实施火源安全管理措施,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和远程监控体系建设,确保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防患于未然。
要强化护林员队伍管理和建设。整合护林队伍,林护林员和监督员、防火巡视员,要落实职责加强考核,制定切实的制度和明确的章程,奖惩分明。
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为指导方针,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检疫检查体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建设。重点做好松材线虫病防范、杨木林经济林病虫害防治、苗圃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工作的研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避免环境污染。
5.2生物多样性保护
规划了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小区,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严格保护和监测。同时,制定了杨木纯林改造计划,营造杨木阔混交林。在经营措施上,以降低经营强度为主导,保护地面植被和阔叶林,防止水土流失和降低其它自然灾害几率。
6. 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
6.1森林资源保护和监测
森林资源包括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非木质资源等。通过制定各类森林资源监测措施达到保护、持续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森林资源的目的,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森林经营实践,从而持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实现徐州伟林木业有限公司资源节约、环境良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目标。
森林资源监测内容包括:林木生长量、生长环境(水、肥、气、病虫害、森林火灾、外来生物、土壤、人为活动等)、生物多样性及产销监管等,以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和环境状况,为改进经营方案提供依据。
6.2化学药品使用管理
根据国家《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应变指引》指导在造林、办公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和泄漏的化学药品、容器、液体及固体废弃物等的处理以防止环境污染。
同时计划化学品使用面积和数量逐年下降,在2026年后化学品使用面积控制在3%,以内,10年以后不使用任何农药,采用生物、人工防治等技术。
当前有些交通便利的杨木林在使用化肥,为了减小肥料使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我们将逐步使用有机肥、复合肥和农家肥(厩肥、堆肥等),来替代目前使用的化肥。计划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减少,复合肥和有机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在2026年后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到2%以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23年森林监测报告概要
|